“生之谓性”,其中的“生”字就是“气”字,也就是说气就是性。气就是性,在人生而静之前是不能说的,才刚刚说“气就是性”,性就已经偏向了一边,不再是性的本源了。孟子所说的“性善”,是从本源上说的。然而性善的端倪,必须在气上才能发现,如果没有气也就无从发现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就是气。程颐说:“论性不论气,不完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了。”这也是因为学者们各执一词,只能这么说。如果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性,那么气就是性,性就是气,原本就没有性和气之分。
【解读】
王阳明先生在这里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一个观点:“气即性,性即气”。这句话可能初听起来有些深奥,但其实它讲的是气和性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气,它其实是我们身体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一种能量或者说是动力;而性,通常我们指的是人的本性或者性格。王阳明认为,这两者其实是紧密相连的,气是性的基础,性则是气的表现。
吴廷翰在《吉斋漫录》中也谈到了性与气的关系。他说:“性之名生于人之本有。人未有生,性不可名。”这句话的意思是,性的名字或概念是基于人的存在而产生的。在人还没有出生之前,我们是不能谈论或定义性的。换句话说,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人有了生命之后才出现的,这就是“性即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