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教皇和罗马人皇帝是中世纪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双雄。教皇被认为是上帝在人世间宗教事务的代表,基督教世界的最高宗教领袖;皇帝则是上帝在人世间世俗事务的代表,基督教世界的最高世俗领袖。通过教皇的加冕,皇帝的世俗统治便被附加上了一层宗教普世主义色彩,与此同时,皇帝也要承担保护罗马教皇和基督教会的神圣职责。教权与皇权的二元制,构成西方基督教世界典型的政治体制。教皇与皇帝分工不同,地位相等,相辅相成。但在实际上,教皇与皇帝都想独占基督教世界的最高统治权,历任教皇和皇帝也为此展开了激烈斗争,结果两败俱伤,最终均被民族国家政权淘汰。
在神圣罗马帝国建立初期,皇帝势力强大,可以对教会实行严格控制,不仅亲自任命帝国内的大主教和主教,而且还能够决定教皇的废立。皇帝还通过远征意大利,夺取了对意大利北部富庶地区的统治,并通过扶植傀儡教皇,借助教皇的加冕,确立法统地位,控制德意志、意大利乃至整个基督教世界。从11世纪起,随着克吕尼修道运动的兴起,教皇开始同皇帝争夺教会控制权,甚至联合神圣罗马帝国诸侯,利用为国王加冕的权力,或通过革除皇帝教籍等方式,干涉帝国政务。此外,在罗马教会所拥有的中意大利地区的土地上,教皇国也像其他意大利邦国一样,已经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其领土获得大幅扩充,并成为意大利最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教皇也成为不折不扣的世俗君王。每当皇帝要将其权力施展到意大利时,教皇都会想方设法加以阻拦。皇帝与教皇的激烈斗争也势不可免。只是教皇对其大多数邦国的统治往往有名无实,教会国家各个城邦的真正主人仍是当地的王公贵族。教皇的军事力量有限,难以抵御经常出现的意大利本土反叛势力和入侵意大利的外来势力。为了保持和扩大自己的统治权,教皇需要在英国、法国、瑞士、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以及意大利和德意志诸侯等政治团体之间寻找盟友。因此教皇与皇帝时而合作,时而斗争,两者的关系反复无常。当需要救援时,教皇甘冒引虎入室的危险,邀请皇帝出兵意大利;当皇帝在意大利的影响过大、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时,教皇又会联合其他力量反对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