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弗洛伊德以来,有关对口误应当进行心理学分析还是语言学分析的争论一直不断,有人坚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也有人反对。甚至有人批评说“弗洛伊德对口误的无意识动机的细心观察和卓越分析使口误这个词带有一种心理病理学的味道,但是我们为了口误的机制可以从语言学方面来研究而不必涉及它的动机。更有人干脆的说弗洛伊德的研究是‘既无法验证又不能重复的,所以在系统分析口误时应当抛弃。”直至5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提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之后,口误研究在语言学学界中引起了高度重视,成为心理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后,关于口误是语言学还是心里学的争论才算得到了解决。
而FBI借鉴了多个言论以及自身经验之后,才提出将口误作为心理学的一种投入到工作中。利用犯罪嫌疑人在审问过程中的紧张情绪通过其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口误现象用以推演其真实心理状态的喜怒哀乐,并通过其下意识的口误表现抓住其语言逻辑中的漏洞,用以撬开犯罪嫌疑人的嘴。并且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效果。而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不妨也利用交谈对象的口误来猜测其内心的真实想法,而为自己增加砝码。提高自己在职场之中的掌控能力。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抓住对方口误的漏洞甚至可以达到反败为胜的目的。时至今日,口误具体是语言学还是心理学已经显得不甚重要,更重要的是其在工作生活中的应用作用。如何向FBI借鉴经验,将口误也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值得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