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往往忽略人物的表情动作,只写这个道,那个道,一个因笑道,另一个又道,仅通过道来道去,就把人物性格、人际关系、心理活动、丰富意蕴全表达出来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第四十一回拢翠庵品茶那半回,仅仅一千多字,便令妙玉形象活跳纸上。我续书也学这样笔法,但道来道去,读者往往觉得直白乏味,是我努力进入曹体而不得其妙的笨伯表现,但是否也还有数段可称勉为其难,稍可破闷呢?
一般读者评家对曹体的理解,多只局限于具体词句的使用。我已听到若干意见,指出续书里的一些用语是乾隆朝不可能有的,乃现代汉语的语汇。这些批评意见十分宝贵,我会在汇总以后,一一加以辨析,并将在对续书的修订中,择善而从之。此外,考虑到有的读者对前八十回里的伏笔,特别是对古抄本里的脂批不熟悉,我在续书里往往用几句话加以“温习”“揭橥”,这又令熟悉“断臂维纳斯”的人士指为“蛇足”。确实,倘若找到曹雪芹已写出的八十回后文字,他是断不会“自己提醒自己”的,如何拿捏这种地方的叙述尺度,也需在修订中加以解决。
2013年的修订
《刘心武续〈红楼梦〉》2011年2月底出版后,反响强烈,所引出的批评里,有不少是很有价值的,根据自己重校时的发现,以及采纳合理批评意见,我于2013年对续书进行了一番悉心修订。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新版本,便是2013年修订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