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解释说:“你内心的那一点良知,就是你自己的准则。当你的意念集中在某处时,它自然能分辨是非,一点也瞒不住它。你只要不欺骗它,实实在在地按照它的指引去做,好的就保留,不好的就去除,这样你就能感受到何等的稳定和愉快!这就是‘格物’的真正诀窍,也是‘致知’的实际功夫。如果不依靠这些真正的核心,你又如何去‘格物’呢?我也是近年来才如此清晰地体会到这些,刚开始还担心只依靠它可能会有所不足,但仔细看来,它并没有任何小缺陷。”
【解读】
王阳明在这个时候正式提出了“致良知”的观点。他认为,无论面对多么复杂困难的问题,我们的良知都能够判断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不过,这里需要澄清一点:如果我们把良知理解为已经现成的知识,那么这个观点肯定是错误的。因为良知并不是一种固定的、现成的知识,而是一种能够不断认知、判断的能力。换句话说,良知就像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指南针,它能够帮助我们辨别方向,找到正确的道路。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我们的成长和经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因此,如果我们把良知看作是一种无限的、能够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认知能力,那么王阳明的这个观点就非常有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