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德五年(958年)三月,柴荣亲临长江口,赵匡胤乘战船驶入长江,与唐军展开激烈水战,大败长江南岸南唐水师,焚烧其岸边营寨,大获全胜而归。
周军气势如虹锐不可当,一旦渡过长江,威胁的可就是南唐国都金陵。
大势已去,挣扎无益。南唐中主李璟派遣使者奉表渡江,向柴荣表示愿意去帝号,改称“江南国主”,奉大周为正朔,以长江为界,割让江北十四州,并送上大量金银财物。
柴荣志得意满,班师回朝,结束了持续两年五个月的周唐淮南之战。经此一战,原本的南方第一大国南唐失去近半国土,成为后周的附属。后周夺得十四州六十县,共二十二万六千余户,疆域延展,国力大增。
战后,赵匡胤因军功拜忠武军节度使,仍为殿前都指挥使。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孙子兵法·谋攻篇第三》)为将者,是国君的重要辅佐。辅佐得周密圆满,国家必强。兼具智、信、仁、勇、严的赵匡胤就是这样的将辅之才。三征南唐之后,这位高平之战时的新秀,已然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统帅,赵匡胤在禁军中的威名声望达到顶峰。
北伐契丹,“点检作”谜影重重
夺得南唐江北全境之后,为政勤勉的柴荣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而是趁热打铁继续推进统一全国的宏图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