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做学问也注意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积累功夫。陶宗仪年青时候曾去应考过进士,结果落选了,只得隐居在松江,平时一边耕收,一边研读。每有暇时,就竭力苦思平素所学诗书的深义,一有所得,就急忙记在发黄的老树叶上,有人取笑他说:“学问不是你这样的人做的,耕收余的那点时间能有什么作用”。陶宗仪笑而答道:“积少便成多。”十年之后,陶所记用的树叶竟装了十多个坛子,他打开坛子,将过去的心得逐条整理,撰成了著名的《南村辍耕录》三十卷,一时传为佳谈。无独有偶,唐代书法家郑虔练字用的也是树叶,他成名时,练字用掉的柿树叶足足装了几个房间。
人们勤于一点一滴的积累,并不是因为点点滴滴都能见出它的效果,而是因为量变到一定程度必定发生质变。积累贵专贵勤,也贵对细微之功的重视。若无细微的累积,人们很难获致比较完善的知识,若不重视细微的努力,人们就很难长期坚持积累下去,事业自然也是难为,所以《管子·形势解》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圣”的境界,即是人完全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境界,正是由一点一滴的生命价值累积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