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应该知道,“就业难”并非针对所有专业学生,不同专业不同学校不同性别不同成绩的学生,在市场上的“响应度”是完全不同的。于是,了解本专业的市场供需状况,然后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才是上策。比如外地籍毕业生大多愿意低起步,按照“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路找工作,正是这种符合就业大趋势的择业观和价值取向,使他们能够更容易抢到“饭碗”。
对于文学类毕业生来说,在争取外资、国企、政府机关类工作的同时,不妨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给自己确定一个职业目标,如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或是文字工作者、翻译等。这样不至于盲目飞撒简历,增加求职成本。同时,文科学生也应该调整好心理价位,首份工作薪酬高低并不代表什么,长远发展才是硬道理。
对于理学、工学类毕业生来说,不要把砝码全部加在外资合资企业上,也不要完全追求高薪名企,也许民营企业也能提供一个不错的职业平台,技术类工作本来就是越老越吃香,要学会厚积而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