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民间把发式纳入礼法的范畴,儿童的发型为自然下垂的短发,称为“垂髫”。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就曾提到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过,虽然都是垂发,女孩和男孩还是有分别的,女孩七岁称“髫年”,男孩八岁则称“龆年”。有人可能感到疑惑,为何女孩和男孩一个为七岁的发型,另一个则为八岁呢?
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黄帝内经》中找到答案。在《黄帝内经》的观点里,男女的生命周期是不一样的,男人从八岁开始,每八年一个生命周期,女人则从七岁开始,每七年为一个生命周期。之所以这样划分,依据的是“肾气”的盛衰和“天癸”的到来,不管男女都要按照这个规律长大、成熟、衰老。倘若违背这一规律行事,就成了“乱七八糟”,身心健康也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古时人们对男孩、女孩年龄上的划分是不一样的。
女孩在第一个七岁的时候有什么特征呢?《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载:“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在一七阶段,女性会出现一个生理变化,体内的肾精变成了肾气,并开始推动她的生长发育,表现出来就是女孩子在七岁开始“齿更发长”。幼儿时期,小孩子会长乳牙,到了七岁时,乳牙掉落换成恒牙,这就是所谓的“齿更”;“发长”的意思是指小女孩儿从黄毛丫头变成了美少女,一头乌发开始长了出来。之所以七岁之前是黄毛丫头,这与肾精密切相关。肾中精气是促进孩子生长发育的根本动力,七岁时,肾精一旦开始“活动”,小女孩儿的头发就会逐渐变成乌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