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85—1986学年,我参加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一个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师进修班。第一个学期住宿和上课的地点在北京西北郊的一家疗养院,第二个学期转到了东城区的一所中专学校。在没有课的时间里,我有时会应任老师之约到他家里听他谈诗。当时任老师已经住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教师宿舍,记忆中是那种单间配套的房子。每次谈诗之后,任老师都会做两碗面条作为我们的午餐,这样的经历应该有五六次之多。任老师主要谈他的诗歌,我有时候也会向他汇报一些我听课和学习的心得。这一年,我写了一篇有关任老师诗歌的论文《东方智慧——任洪渊的〈第二重宇宙猜想〉》,指导老师是杨匡汉老师。这篇文章,后来在《名作欣赏》1988年第1期上发表。
在《东方智慧》这篇文章前后,我还写过有关任洪渊老师的两篇诗歌论——《人的主题》和《现代意象》,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讨论他的诗歌。这两篇论文未曾发表过。任洪渊老师逝世后,我曾找过这两篇文章,但尚未找到,真希望哪天能够找到它们。
1995—1996学年,我又有一次近距离听任洪渊老师谈诗的机会。当时,我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一个硕士学位进修班。任老师作为这个班的老师之一,给我们上了一个学期的课。这个学年,任老师不仅谈他的诗歌,而且谈他的诗学。在此期间,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新诗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过一次任洪渊诗歌研讨会,我有幸参加了。在会上,我见到了陈晓明、张颐武、李书磊等当时风头正劲的青年学者。陈晓明在会上既有鉴赏力度又有理论深度的发言,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