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历史科学运用形象思维与文学艺术是不同的。历史科学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恢复历史的真相为目的,它不允许在历史材料的基础上,将许多历史人物糅合在一起,加以典型化,塑造出一个经过加工的文学形象,更不允许在叙事描写中运用夸张、虚构等文学手段。现代思维科学认为,人类主要有三种思维方式: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历史科学的思维,实际上是兼有这三者特点的综合的思维过程。
历史科学要总结历史经验,探求历史规律,阐明历史趋向,主要依靠逻辑思维。这种思维过程,大体说来,也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对于各种口头的、文字的、实物的等历史资料进行发掘、搜集、整理、辨伪、考订,以求复原具体的个别的历史事实,这可谓之历史认识的感性阶段。不过,这不是从实践中直接接触认识对象获得的感知。这一点也是由认识对象的特点决定的,因为除了考古所提供的部分资料或某些方面的历史遗骸的残存外,大量的历史现象、历史活动无法直接感知。这种间接获得的认识,当着主要反映历史运动的表象时,它还处在认识的初级阶段,还没有达到认识历史运动的本质,因而应该称之为感性认识阶段。这一认识阶段对于历史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依赖大量的比较全面、完整的对于认识对象的感知,才有可能正确反映认识对象的本质。在研究历史时,我们强调大量占有资料,实际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而为下一步飞跃为理性认识作准备。我们重视考据,也是基于这一道理。考据可以帮助我们弄清间接获得的感性认识是否符合历史现象的实际,订正记述中可能发生的各种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