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希烈来说,虽然没能及时联合李纳,并使得宣武军得以一心西顾是个不小的失策[81],但他对永平、宣武的打击总体上来说还是相当成功的。只是他可能并未料到,在他成功遏制了河南的势力后,竟然会遭到这些南方藩镇的沉重打击。这一点,可能也出乎当时逃难在外的德宗的意料。甚至对于研究这段历史的当代学者来说,他们似乎也未曾措意此一时期南方的强势崛起。[82]因为在帝国三百年的历史中,南军北上,并如此之大地影响中原的局势也仅有此一次。
不过有一点却是大家都意识到的,在经历了建中、兴元年间“四镇之乱”的这波冲击后,保障运路现在已经成为帝国考虑其未来生存策略的关键理念,这一理念将明显地体现在德宗、宪宗二帝此后对河南政治版图的重新规划中。同样体现这一理念的还有宪宗在元和年间最终决定以惩平淮西为其讨伐两河叛镇的首选。学者的研究大多都认为这除了是因为“淮西四旁,皆国家州县,不与贼通”[83]这一相对有利的条件外,淮西“持南北之吭”[84]的地理位置而对邻州所造成的骚扰,以及潜在的对运路的重大威胁,应该是宪宗最终决定首先制平淮西的重要原因。[85]其时为淮西谋主的宿将董重质就曾说其节帅吴元济曰:
请以精兵三千由寿之间道取扬州,东约(淄青)李师道以舟师袭润州,据之。遣奇兵掩商、邓,取(山南东道)严绶,进守襄阳,以摇东南,则荆、衡、黔、巫传一矢可定,五岭非朝廷所有。又请轻兵五百,自崿领三日袭东都,则天下骚动,可以横行。[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