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纬之学”到魏晋时日渐衰落。后来,历代统治者都因担心谶纬之书蛊惑人心,危害自己的统治而对其严加查禁。
“玄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玄学”的“玄”并非是玄奥难懂之意。王弼注《老子》时,曾提出“玄者,物之极也”,“玄者,冥也。默然无有也”。因此,这里的“玄”意指诸如万物根源、本体等观念。而玄学是魏晋时期王弼、何晏等在儒家的基础上,吸收道家的精神形态,探究事物原理的一种唯心主义哲学。
魏晋时期,因党争酷烈,政治暴力时常绞杀名士,加之汉末以来在意识形态上居于支配地位的儒家思想的动摇,老庄思想受到推崇。当时的知识分子一改臧否朝廷人物的“清议”,摈弃世务,转而热衷于抽象玄理的讨论。玄学家多是当时的名士,他们以出身门第、容貌仪止和虚无玄远的“清谈”相标榜;以“三玄”(即《周易》《老子》《庄子》)为依据,将儒家与道家思想相互贯通;以解决名教(儒家礼教)与自然的关系为其哲学目的,究极宇宙人生的哲理。当时的玄学家们对于宇宙自然的本质、生命的本质、人存在的终极意义,以及有无、本末、才性、言意、动静等命题,都有深入的讨论。其代表人物有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