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看“灼然”一科。此科汉末已见。《北堂书钞》卷六八:“陈宴字仲躬,举灼然,为司徒属,迁大丘长。”原注曰:“灼然应是当时选举名目”。至晋之“灼然”则不甚相同。唐长孺说,“灼然二品这一科目,乃是从二品中选择优异者应举”,“以表示其非一般的二品”①。晋代举“灼然”者略有三人。《晋书·邓攸传》记“(贾)混奇之,以女妻焉,举灼然二品,为吴王文学”;《温峤传》记其“后举秀才、灼然,司徒辟东阁祭酒”;《阮瞻传》记其“举为灼然,见司徒王戎……即命辟之”(“为”原作“止”,据唐长孺说改)。这三人在举为“灼然”之前乡品已为二品,举后则获得了较一般二品更高的资格。
晋代又有“寒素”一科。《晋书·李重传》:“如诏书之旨,以二品系资,或失廉退之士,故开寒素以明尚德之举。”晋代举"寒素"者略有四人姓名可知。《李重传》:“时燕国中正刘沈举霍原为寒素。”《纪瞻传》:“永康初,州又举寒素,大司马辟东阁祭酒。”《范乔传》:“元康中,诏求廉让冲退履道寒素者,不计资,以参选叙。尚书郎王琨乃荐乔。”《世说新语·言语》注引《晋阳秋》:“(周颛)举寒素,累迁尚书仆射。""寒素”举自尚无乡品或乡品不及二品之人,举后则给予二品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