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时间顺序,中国记者的采访活动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历程(见下)。
(1)起步阶段
1815年8月5日,第一张中文近代化报纸——《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出版。创办人是第一个到中国传教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主编是另一个英国传教士米怜。中国人梁发,又名梁亚发担任刻版、印刷、发行工作。梁发原是个刻工,应募为英美传教士刻印宗教书籍。1815年随米怜到马六甲,转年受洗礼入基督教。在《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出版期间,他曾以“学业”的笔名为该报写稿。在我国新闻史上,他以第一个广义上的新闻记者身份占有一席之地。但是,由于这份报纸的内容首为宗教,次为伦理道德,再次为科学知识,梁发的新闻活动必然受到该报办报意图的限制,因而他的新闻活动并不是狭义概念上的采访活动。
从1815年始到19世纪中期,外国人在海外和中国境内创办了多种中外文报刊。创办人多是熟悉中国情况或通晓中文的传教士和商人。报刊的内容从宗教宣传起始逐步拓宽到商业活动、文化信息、时事新闻、社会新闻等。例如:1828年创办的《天下新闻》突破书本式装订,采用活版印刷、散装发行,主要刊载中国和欧洲新闻。1832年创办的英文月刊《中国丛报》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政府机构、法律条例、朝廷要员、中外关系、内外贸易、山川海港、军队装备、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等做了相当详尽的介绍,同时也广泛报道了西方商人、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该报文体多样,有论文、游记、消息、通讯、书信等。文章的主要撰写者大多为西方在华的知名人士,中国人梁进德等也曾为之写过报道。1933年创办的中国境内第一张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以宣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兼载宗教文化、行情物价。该刊关于酒徒打人致命的报道,关于105岁老翁同22岁女子结婚并生子的报道是近代中国报刊中最早的社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