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是今天的我们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事实上,“诗”和“远方”能够给予我们的,都是那一种“远意”,帮助我们把令人窒息的现实稍稍推远一点,暂时摆脱一下世俗的钻营与苟且。
那么,不妨让话题再回到文章的开头——为什么当代的中国画普遍地缺乏“远意”?那抹宁静而清新的“远意”到底去哪儿了?
道理很简单:当代的多数画家们,他们的心意都还专注在不远处的名和利上。
中国画是一种“功夫画”?
一、中国画的特殊性,或者说中国画不应该被世界上其他画种所替代的原因,是不是可以归结于:其本质上是一种讲求“功夫”的绘画?中国画的衰落,中国画百年来种种探索的不成立、不可延续,中国画当前的种种乱象与喧争,都与“功夫”的失却,以及对“功夫”的误解和遗忘有关。
二、“功夫”一词,由于电影的影响,已经成为中国武术的代名词。实则,“功夫”是贯穿中国所有传统艺文学问的精髓,蕴含先哲前贤对生命宇宙的深邃参悟。
三、“功夫”与“工夫”同。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一:“宋文帝书自谓不减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不及欣。’”这是以“功夫”论书法;韩偓《商山道中》诗云:“却忆往年看粉本,始知名画有工夫。”这是以“功夫”论画;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下:“而至老杜之地者,亦无事乎‘昆体’功夫。” 陆游 《夜吟》之二:“六十余年妄学诗,工夫深处独心知。”这是以“功夫”论诗;《朱子语类》卷六九:“谨信存诚是里面工夫,无迹。”这是以“功夫”论心性修为。其他如戏曲、弈棋、工艺、饮食、建筑等,无一不以“功夫”立本,当然了,还有“功夫茶”。